日前,省政府印發《陜西省十三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》,提出力爭到十三五末,建成符合國家總體要求、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 ...
日前,省政府印發《陜西省“十三五”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》,提出力爭到“十三五”末,建成符合國家總體要求、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框架和運行機制,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率達到90%以上,社會信用信息資源整合率高于70%,重點領域違法失信案件發生率下降50%以上,基本形成誠實、自律、守信、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。《規劃》明確,加快《陜西省社會信用促進條例》立法進程,落實信用體系國家標準,加快完善地方標準,建立完善省、市、縣三級聯動的信用工作組織體系。各地、各部門要以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,強化公共信用信息開發和應用服務,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服務體系。
在推進政務誠信建設方面,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,把政務履約和守諾服務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。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,并將相關信用信息作為干部考核、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。加強政府采購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、招標投標、招商引資等經濟活動領域政務誠信建設,防范信用風險。
在推進商務誠信建設方面,建立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,實施行業信用分類監管,對于違法失信情節嚴重的,按照有關規定列入行業“黑名單”并公開曝光,強化食品安全、藥品安全、產品質量等重點領域信用監測和失信問題治理。推行第三方企業綜合信用評價制度,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誠信自律作用,推動企業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。在推進社會誠信方面,推動完善個人實名登記制度,建立個人信用檔案,推行個人信用積分管理,推廣使用個人信用報告,加強企業法定代表人、律師、金融從業人員等重點人群信用監管,完善和落實行業禁入制度。
《規劃》還提出,加強對環境法規執行、企業環境行為、環境保護服務機構的信用監督,加強環境守法誠信建設。各地、各部門要建立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,培育和規范信用服務市場,加強誠信教育和信用文化建設。此外,我省還將實施重點法制建設、信用建設綜合試點示范推廣、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標準化示范推廣、信用服務產業園建設、小微企業信用服務創新、農村信用服務和“三農”信用環境優化、失信懲戒基礎建設、信用科研教育、個人信用信息采集網絡建設、政府公信力評價十大信用體系建設重點專項工程,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,為全省追趕超越提供有力支撐。
上一篇:政企攜手升級智慧城市建設
下一篇:規范政府采購運行機制 提高政府采購社會滿意度